全國人大代表鐘春燕:
創新驅動補齊經濟發展短板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梁振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海南如何持續激活創新創業熱潮?如何保護創新創業積極性?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應當注意哪些事項和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海南日報“兩會E訪談”8日對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椰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春燕進行了專訪。
3月8日,鐘春燕代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王凱 攝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記者:作為一名企業家,同時又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您如何理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鐘春燕:大至國家,小至企業,創新都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特征之一就是進入新常態,而創新發展將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驅動因素。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因此,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記者: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如何才能加快這一進程?
鐘春燕:實體經濟創造了大多數的就業機會,貢獻了大量的稅收,是金融業、虛擬經濟等賴以生存的基礎,承擔著國家科技進步的重擔,是國家競爭力最為重要的基石之一。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國家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國內實體經濟面臨壓力,固然與世界經濟整體下行密切相關,亦與實體經濟自身轉型緩慢、尚不足以適應新形勢有關。要改變這種狀況,根本途徑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增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我注意到您今年提交的一份議案涉及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請問保護知識產權和創新發展存在哪些內在聯系?
鐘春燕:知識產權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業創新的火種,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我們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強,逐步構建起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場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穩步提升。
目前,我國專利創造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2016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3.9萬件,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0.3萬件,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3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國家對專利工作的投入相對薄弱,我國專利的保護、運用和管理能力仍顯不足,專利制度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此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手段不足、能力不強,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銜接也還不夠緊密和協調順暢,知識產權維權依然面臨著“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效果差”等難題。
記者:如何才能破解上述困局?
鐘春燕: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研究考慮中央財政加大對專利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別是應當研究參照國外的做法,調整和理順知識產權局的財務保障機制,從體制機制上保障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落到實處,以積極調動全社會的創新熱情,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專利制度的作用。
同時,要壯大創新主體,新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產品、管理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
打好吸引人才組合拳
記者:2017年,海南將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發揚“工匠精神”,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打造“海南質量”“海南品牌”。在實施這一戰略的過程中,您覺得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
鐘春燕:創新驅動是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的根本路徑。近年來,海南深入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成就斐然,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人才進駐,特別是人力資源這一塊最為關鍵。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人才是根本,而人才是制約海南經濟發展最大的短板。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一個資源,一種含有創新力的資源,這一資源的創造能力與精神,能有效提高各種要素的生產力水平。要通過教育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增加教育投資,開展各種培訓,提升人力資本。
記者: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最大的本錢和最大優勢,您覺得應如何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鐘春燕:海南“生態牌”早已打響,但將海南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潛力,特別是轉化為吸引人才進駐的優勢還有許多空間有待挖掘。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是全國人民的剛需,隨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一剛需將更為強烈。
這些年,海南始終堅持生態立省戰略不動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精心呵護海南生態環境,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去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4%,同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全省已然形成一個共識:寧愿經濟增長慢一點,也堅決不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唯有打好“生態牌”,同時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多措并舉降成本,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才能將海南真正打造成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成為創新發展的熱土。(本報北京3月8日電)
責任編輯:韓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