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丨特派記者況昌勛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發展養老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養老已經成為社會關注和面臨的迫切問題。“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表示,落實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制度,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須明確政府、社區、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責任,細化規則和辦法。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并不等于社區直接開展服務,而是要充分發揮社區的平臺作用,調動專業機構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呂薇在其《關于細化落實國家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建議》中指出,明確社區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責任,建立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落實人員和資金。
呂薇認為,可以建立社區老年人調查登記系統,充分發揮社區的老年人信息平臺制度;建立社區與相關養老服務管理部門和機構的信息溝通網絡;社區養老服務的重點應放在失能老人和高齡老人方面。
“社區將老年人需要服務的信息傳遞給專業服務機構,如與家政服務公司合作,為老人介紹家政服務人員;與社區醫院合作推薦建立老年人家庭巡診;與志愿者機構聯系,提供志愿服務等。”呂薇說。
目前,各地政府重點資助養老機構,特別是公立養老機構。“結果住進養老院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政府補貼,而居家養老卻沒有相應的政策,從而導致一定程度的不同公平。”呂薇說,并且還存在政府資源配置錯位的現象,如公立養老機構一床難求;一些養老院主要接收能夠自理的老人,而真正失能需要照顧的老人不被接收,或沒人照顧。
呂薇認為,應盡量縮小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的補助差距,鼓勵和支持居家養老,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居家養老的資助和補貼標準。其基本原則是應根據老人的家庭收入、失能情況和年齡進行分類,實行養老補貼,主要向低收入的高齡和失事能老人傾斜。對為居家養老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可以根據提供服務的情況,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給予一定的資助和獎勵。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