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特派記者況昌勛 金昌波
海南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自古以來就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頻繁。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特殊的歷史、區位、政策、交通、外交、人文、生態、資源條件,決定了海南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提出了“在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拓展更加開放的發展局面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海南自由貿易區建設受到了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住瓊政協委員們將“關于推進海南自貿區建設的建議”聯名提案,建議按照“一區多片”管理模式,打造面向東盟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海南建自貿區有三大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市委書記吉明江是帶著“結婚證”赴京參會的。在兩會召開的前夕,海口市政府與東方市政府、臨高縣政府簽訂港口及岸線資源整合戰略合作協議。
在今年1月底召開的省兩會上,吉明江還主動找到海口市政府主要領導,商談港口合作事宜。“八所港和海口港‘聯姻’可以促進全省港口港航港務資源整合,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空港、海港貿易物流樞紐,實現優進優出。”吉明江說,這也為海南建設自由貿易園區提供了基礎。
“海南自古以來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頻繁,東方市與越南隔海相望,東方生產的化肥有60%通過八所港銷售到東南亞各國、澳洲和南美洲等。”吉明江說,東方市在八所港投入6億元建設東方邊貿城,目前部分商業功能已經投入使用。
2015年10月,在全國政協委員鐘文的組織下,全國政協調研組專門來瓊就海南自貿區建設這一課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海南完全具備申報自貿區條件。”鐘文說,總體而言,海南具有“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的三大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認為,海南位于中國最南端,承擔守護南海的特殊使命,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熱帶島嶼省份,海南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有條件。
圍繞兩大主題建設自貿區
“每個自貿區都有一個主題。”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說,海南應該抓住東盟和國際旅游島這兩個主題來推進自貿區的建設。
目前獲批的4個自貿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等地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系密切,但又都各具特色。例如,廣東主打“港澳牌”,福建重點突出對接臺灣自由經濟區,天津戰略定位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
鐘文表示,海南與東盟貿易往來頻繁,區位優勢獨特,建議國家支持海南省建設自由貿易園區,按照“一區多片”管理模式,打造面向東盟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自貿區主要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主,比如實行負面清單,改善當地市場環境等,海南已經有了部分政策,還需要再進一步進行完善。”呂薇說。
目前,海南已開始積極推廣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成果,并在全省推廣6項經驗。例如,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全面落實年度報告信息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完善專業監管制度等。
海南自貿區建設可分三步走
“海南建設自貿區,開放是大前提。”遲福林認為,應該重點支持以教育、健康、醫療為重點的服務業市場全面開放,放寬社會資本尤其是外資參與海南教育、醫療發展的限制,在多方面實施投資、貿易、服務自由化政策,真正使海南成為開放之島。
遲福林建議,海南自貿區建設可分3步走,一是加緊自貿區申報工作;二是將一些自貿區政策在海南先落地,例如,可以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在海南探索實行企業自主登記制度,探索實現與香港商事制度接軌,形成更為精簡的負面清單,并取消企業一般投資項目備案制。
“第三步,海南最終是要發展多種項下的自貿區,比如洋浦發展油氣資源項下的自貿區,海口可以發展健康、教育、醫療項下的自貿區,還可以將日用品免稅在全省實施,這些都符合島嶼經濟要求。”遲福林說。
(海南日報北京3月6日電)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