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南海網 > 辟謠 > 頭條

            直播間保健品亂象調查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4-12-03 18:59:54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題:直播間保健品亂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楊淑馨、吳文詡

            11月25日,帶貨主播“麥琪啦”在直播間銷售保健品違規宣傳一事引發關注。

            近年來,直播間的保健品已成為消費者權益受損的“重災區”。不少老人“一邊上網,一邊上當”,不僅花費大量時間和錢財,也面臨健康風險。

            直播間售賣保健品有哪些套路?虛假宣傳為何屢禁不絕?“新華視點”記者展開調查。

            沉迷直播間,買一次就踩一次坑

            兩年前“入坑”后,陳女士的姥姥每天都會準時看直播。花在直播間里的錢已有上萬元,但保健品仍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家里。

            “這款益生菌吃了可以殺腸子里的菌”,直播間內,聲稱是“某三甲醫院院長”的主播侃侃而談,“有奇效”的益生菌賣出698元兩盒的價格。

            上海的李櫻(化名)也注意到家中老人的異常。68歲的母親每天要花4到6小時看直播,出門也要戴著耳機、拿著手機,邊走邊看;從納豆膠囊、復合硒片到小分子純肽,在直播間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

            近年來,老年人沉迷“養生”直播間、購買各類保健品的情況并不鮮見,然而,不少保健品都是假冒偽劣產品。

            “每買一次就踩一次坑。”陳女士介紹,姥姥多次下單的一款益生菌,包裝與某知名保健食品幾乎一樣,但實際是假冒的“李鬼”;查詢另一款止咳保健品的配方表,也發現其實不過是糖果。

            在反復下單、花費不菲的同時,一些所謂的保健品不僅沒有功效,反而還會帶來健康風險。 

            廣東某三甲醫院住院醫師黃小婷(化名)介紹,“抗癌”“降血壓”“降血糖”是保健品“洗腦”中老年用戶的“三大法寶”;有患者聽信直播間推銷購買保健品后,擅自停了降壓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嚴重的話會帶來腦梗風險”。

            2023年底,北京市海淀警方接群眾報警稱,通過直播帶貨購買了宣稱具有保健功效的“咖啡”,飲用后出現鼻塞、頭痛等不良反應。公安機關會同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檢測鑒定,認定該款“咖啡”含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新型衍生物質成分。

            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法治研究會等機構近日發布的“三品一械”(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虛假宣傳問題輿情數據高達30.5%,食品冒充保健品或藥品違規宣傳功效等問題比較普遍。

            制造焦慮打“溫情牌” 環環相扣進行“洗腦”

            為規避審核和監管,一些企業開始轉向更“隱秘的角落”。

            記者了解到,一些知名平臺會對進行直播的商家、商品進行資質審核,確保合法合規。不少無良商家由此選擇“轉戰”私域直播,在“小圈子內”對中老年人進行“洗腦”式宣傳。

            所謂私域直播,一般是通過建立微信群或私聊發送直播鏈接,邀請特定人群觀看。“針對老年人的私域直播是暴利行業,只要給直播服務商錢就能開播,審核相對寬松。”從事直播行業多年的馮蕭(化名)說。

            規避違禁詞是另一種手法。直播過程中,一些直播間也針對平臺監測總結出相應“對策”。

            馮蕭表示,針對能觸發平臺審核的關鍵詞,直播間也在不斷更新違禁詞,甚至總結出一套詞庫,在口播時進行替換或拆分。

            主播“麥琪啦”在直播中提到病癥時,便會使用英文或故意拆分病名,如將“尿毒癥”說成“那個尿,某毒,某什么癥”,用“CA”指代“惡性腫瘤、癌癥”等。

            為吸引“客戶”、提升黏性,不少保健品直播會“環環相扣”設陷阱。

            第一步是“拉人頭”,通過線下引流方式拉人進群;第二步是“給價值”,通過送獎品、發紅包等方式“利誘”;第三步是“破防線”,通過制造焦慮、打“溫情牌”,讓老人心甘情愿在直播間下單。

            一名老人家屬告訴記者,老人在線下買海產品時被拉進群,各種“福利”活動讓老人患上“網癮”,感覺有奔頭、有獲益。“每天看完健康講堂直播可以領5毛8的紅包,群里還有答題活動,答對的前三名可以獲得牙膏等獎品。”老人家屬表示,講堂和答題內容都與售賣產品相關,環環相扣進行“洗腦”。

            直播間內,一些主播故意制造健康焦慮,稱“不能靠兒女,兒女都是自私的”“要懂得保健,開始保養起來”;同時,噓寒問暖,早晚發紅包。在情感攻勢下,老人們的防范意識逐漸瓦解,甚至更相信主播而非子女。

            治理直播亂象 向虛假內容說不

            “到底怎樣才能有效打擊?”“有什么辦法能勸勸老人?”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發出感慨。

            事實上,針對保健食品等“三品一械”的廣告審查,《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已有相關規定。

            然而,直播活動中很難區分“商業宣傳”與“廣告”。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呂來明表示,“三品一械”直播內容是否構成廣告,目前在法律上的適用標準并不明確。由于直播內容是動態、實時、海量的,平臺也難以事前審查,只能通過技術手段監測或抽測。

            記者從某互聯網社交平臺了解到,針對“虛假內容”,平臺會通過新聞報道、用戶舉報等渠道收集信息;建立“重點違規類型”的專屬審核團隊;同時強化賬號管理體系,持續治理低質、高危賬號。

            在呂來明看來,應對“三品一械”直播內容進行更嚴格的監管。是否將其視為廣告,應以其帶來的社會影響為判斷依據,特別是頭部主播發布內容,應按照廣告標準,提高審核準入門檻,將保障公眾健康安全放在優先位置上。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宋立志認為,市場監管部門要從非法生產、銷售等環節入手,加大對違規生產企業、直播間運營者及主播的處罰力度。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李文鳳建議,通過與平臺開展技術協作,提升智慧化監管水平,構建多層次執法體系。

            黃小婷表示,公眾對于健康知識有巨大需求,但在知識獲取上存在一定壁壘,應適應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強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健康素養。消費者在選購保健食品時,也要明確自身需求、咨詢專業人士、選擇正規渠道。

            有專家指出,沉迷直播間問題背后,也凸顯出老人的情感需求。子女和社會應一起為老人在網絡世界筑起防線。

            責任編輯:陳浩

            舉報謠言

            如果您聽到或看到社會上流傳的謠言,請發布上來,南海網記者將第一時間為您向權威部門求證并及時發布真實準確的消息!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日韩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有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