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今年年會是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啟動運行后的第一屆年會,經初步核算,本屆年會實現了碳中和辦會的目標。”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閉幕新聞發布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宣布本屆年會實現碳中和辦會。
“本屆年會是示范區啟動運行以來迎接的第一個挑戰,這么大的客流量和用電需求,示范區的所有建筑體、設備設施都運行正常。”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零碳數專科創部工程師劉洪文說。
會發電的陽臺、會“呼吸”的幕墻、十分鐘充滿電的車輛、用建筑廢棄物制成的花園景觀……在4天的年會里,“博鰲綠”與“近零碳”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不少與會嘉賓、記者表示,近零碳示范區作為探索城市建成區綠色降碳改造問題的微觀模型,不僅為我國城市建成區綠色降碳提供了經驗,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探索提供了一個優秀樣板。
資源循環利用
“綠電”自給自足
東嶼島上,所見車輛皆掛著“綠牌”。
“東嶼島上進行了交通綠色化改造,建設有綠色智慧停車場,完全能滿足島上所有車輛的充電需求。”海南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總經理余加喜介紹,東嶼島上的充電樁全部接入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一張網”運營平臺。同時,島內還建有光儲充電汽車智能充電站,利用液冷技術,車輛最快能在10分鐘內充滿電。
全島實現新能源車使用的背后,是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最大化利用當地的風、光、熱資源,建設光儲充電站、一地兩用農光互補等設施。有日光、有海風,就能完成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綠電”供應,這為我國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探索提供了優秀樣板,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技術和實踐。
“我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可以為這類活動提供一個可靠的環保范本。”土耳其新聞工作者穆扎菲·古薩爾了解到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所有場館用電均采用光伏發電,他表示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可以看成是一個樣板間,證明可通過園區資源整合實現近零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認為,目前我國能源供應主要靠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也就是常說“電從遠方來”,但電從身邊來仍有重要意義,通過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自身能源供需平衡具備示范和推廣的意義。
節能降耗改造
技術集成應用
東嶼島的陸地面積約有1.78平方千米,要實現綠色、低碳、近零排放的目標,必須做好一套“加減法”:那就是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同時大幅度減少碳排放。
為此,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人們可看到建筑屋頂上的“光伏帽”、廣場地面的光伏地磚、不停旋轉的花朵風機這些充分利用氣候資源轉化電能的設備,又能看到會議中心的窗戶用上了遮陽百葉、客房里的空調系統變成了高效直流變頻多聯機空調系統。在這一套“加減法”后,整個東嶼島的耗電量減少、碳排放降低。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聯偉說,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完成了8大類18個工程項目,集成應用了國內外領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綠色交通系統、廚房電氣化系統、AI智能中央空調、超級充電樁等一批世界先進技術系統。
“博鰲的建筑能耗占比在70%以上,建筑綠色化改造對示范區實現近零碳運行至關重要,在建筑降能耗方面我們綜合運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參會嘉賓中鐵建設集團機電安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譚學彪說,該集團在參與示范區建設中綜合運用各項先進技術,形成“零碳”改造的技術體系,將成為可持續可復制的經驗。
“香港的氣候與海南相似,夏季高溫高濕,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建筑節能降耗改造建設,我覺得香港是可以借鑒的。”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黃寶儀說。
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的創建成功也讓企業看到了發展機遇。西門子能源全球總裁、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認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項目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能夠促進全球其他國家的近零碳經濟發展。西門子希望能與海南省聯手在綠色低碳供應鏈等領域培養、建設一支國際化人才隊伍,打造標桿性項目。
(海南日報博鰲3月31日電)
原標題:循環利用資源,技術集成應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為城市建成區降碳提供經驗
責任編輯:林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