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堅持以黨建引領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意見
(2021年8月12日)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更好地以黨建引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確保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正確政治方向,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著力發揮好黨建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引領方向、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服務保障的作用,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二)基本原則
—加強黨的領導。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謀劃工作的坐標原點、推進工作的根本原則、檢驗工作的根本標尺,貫穿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突出服務大局。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著眼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
—注重融合貫通。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堅持基層黨建、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相互貫通、一體推進,引導各類主體在組織、陣地、資源等方面互聯互動,形成自由貿易港建設強大合力。
—堅持守正創新。全面落實黨建工作各項規定,傳承好黨的建設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同時把黨建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與高水平開放形態相適應的黨建工作新模式。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嚴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更加充分,具備領導自由貿易港建設能力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由貿易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基本構建,更好地引領、推動、服務、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完成好黨中央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
二、強化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政治引領
(四)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建立健全黨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堅持重大改革事項由黨中央決定、整體工作進度由黨中央把握、政策實施情況及時向黨中央報告,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加強政治忠誠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善于從政治上分析經濟問題、把握開放力度、看待改革效果、觀察社會現象,準確把握“中國特色”核心要義。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第一標準,嚴格把好選人用人關,深化干部政治素質考核考察。強化政治監督,特別是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健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推進機制,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五)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計劃”,分級分層分類舉辦各類專題研討班。強化對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的學習培訓和宣傳解讀,不斷提升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夯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基層基礎
(六)筑牢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組織振興推進鄉村振興,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特別是帶頭人,落實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完善“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結構,常態化開展抓黨建促掃黑除惡工作,打造宜居善治平安鄉村。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消除行政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兩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一半左右的村集體經濟年收益超過10萬元。
(七)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經濟社會發展最前沿。外資企業黨建,重在采取靈活方式設置黨組織,找準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契合點,發揮黨組織的橋梁作用,因地制宜開展黨的工作。境外高校獨立辦學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黨建,重在推動黨建要求進法規,明確黨組織、董事會工作職責和運行機制。法定機構黨建,重在推動黨建要求寫入章程和境外人員擔任法定代表人聘用協議。園區黨建,重在理順黨建工作體制機制,建立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積極謀劃在跨境電商、離岸金融、直播銷售、快遞物流等領域開展黨建工作,做好微商電商、快遞員、網約工、網絡主播、自媒體等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
(八)優化基層黨建體制機制。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構建城鄉一體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居)四級聯動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下級黨建聯席會議接受上級聯席會議領導,上級黨建聯席會議吸收下級黨組織負責人參加。建立社區(居)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溝通情況、研究解決問題。成立商圈樓宇黨建聯盟,推動不同行業、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之間互聯互動。完善聯系服務企業機制,推廣企業秘書制度。健全中央駐瓊企業黨組織關系屬地管理協調機制。
四、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配置組織資源
(九)統籌配備干部資源。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把優質干部資源優先配置到自由貿易港建設一線部門和關鍵領域。通過全球招聘、全國選調等方式,引進境內外優秀科研、金融、經營管理等方面干部人才。常態化從中央國家機關、有關省區市以及境外引進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改革創新意識強的優秀干部人才來瓊掛職任職。建立上下聯動的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培養鍛煉機制,統籌做好培養選拔女干部、少數民族和黨外干部工作。
(十)科學配置人才資源。圍繞產業發展加強人才供求匹配,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建立高效人才供需對接平臺。深化人才管理領域“放管服”改革,保障和擴大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園區、企業等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中的自主權。允許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在編制內自主決定崗位設置、人員配備、職稱評聘、內部分配等事項。建立“候鳥”人才發現聯絡、信息采集、供需對接、激勵保障工作機制。加快發展人力資源產業,組建海南人才集團。
(十一)統籌用好編制資源。采取建立編制“周轉池”、動態調劑等方式,統籌用好各類空編資源。打破編制部門所有、地區所有的觀念,推進省、市縣在行政機關之間統籌使用編制。在確保學前教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編需求的前提下,推動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加大事業編制跨行業、跨系統統籌使用。完善機構編制使用效益評估制度,形成編制動態調整機制。
五、打通服務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最后一公里”
(十二)深化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在海口、三亞探索試行“直通聯辦”改革,以“12345”熱線等平臺為依托,拓寬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形成市、區、街道(鄉鎮)和社區上下聯動、快速響應辦理機制。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小區黨小組——樓棟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牽頭,以居委會為主體,物業公司、業委會、相關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社區多邊協商”機制,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外籍人員居住比較集中的社區先行探索國際人才社區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
(十三)健全黨群服務陣地體系。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要求,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整合各部門下撥資金和各方面資源,分層級分領域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居、樓宇、園區、商圈、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等)四級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建立“數據地圖”。制定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管理標準,有效推進黨建、政務、服務網絡“多網合一”“一網通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六、錘煉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過硬本領
(十四)提高干部干事創業能力水平。實施“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能力提升計劃”,辦好“自貿港大講堂”,著力增強干部政治能力、斗爭精神和專業本領。每年選派一定數量優秀干部赴中央國家機關、國內發達地區、駐外機構、境外自由貿易港掛職或跟班學習,每年選派50名左右黨政機關干部和部分優秀年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到大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掛職。探索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建立自由貿易港建設專業化能力培訓基地,引進境內外教育培訓機構在瓊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同合作籌建培訓學院。
(十五)提升黨員隊伍素質。深入推進“自貿港黨員素質提升工程”,有計劃、分層次把各領域黨員培優訓強。高質量抓好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輪訓,繼續深入實施農村“雙學歷雙輪訓”和“四個鄉土”工程。在省委黨校設立黨支部書記學院,每年輪訓1000名左右基層黨組織書記。以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為重點,推行黨務工作者持證上崗制度,建強黨務干部特別是黨建指導員隊伍。充分利用鄉村振興電視夜校、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等平臺,有效開展農村黨員和青壯年農民輪訓。
(十六)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提升“南海系列”育才品牌效應,建立本土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征集推薦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的本土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省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快人才培養結構布局戰略性調整,推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協同育人模式,引導和爭取省內外高校和中職學校建設一批直接服務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特色學科和優勢專業。啟動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培養示范工程。
七、積極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
(十七)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落實省委“五個大力選拔”要求,優先使用在重大斗爭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尤其要重點關注和使用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的干部。注重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對在下一級黨政正職崗位上任職時間較長、實績突出、群眾公認、敢于擔當、表現特別優秀、符合條件的干部,可選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深入實施“萬千百工程”,推動萬名機關干部進農村、千名黨員干部進企業、百名高層次人才進專業一線。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公職人員容錯糾錯辦法(試行)》,建立澄清保護干部機制,定期發布容錯糾錯案例,營造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濃厚氛圍。
(十八)創新公務員管理方式。鞏固和拓展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實施成效,探索創新統籌職數使用方式方法。探索開展公務員隨用隨考的考試錄用新機制,面向社會開展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聘任工作,滿足機關個性化、多樣化用人需求。對選派到重點園區、法定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以及到鄉村振興一線創辦、領辦集體經濟項目的干部,采取靈活管理方式,發展集體經濟成績突出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十九)完善干部待遇保障制度。加快完善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適應、體現工作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政策,探索建立體現自由貿易港特點的津貼制度,建立常態化調整機制。建立績效獎勵與工作實績和貢獻掛鉤、體現競爭性和差異化的績效管理制度。加大對基層干部關心關愛力度,確保鄉鎮機關干部收入高于縣直機關同職級人員20%以上,鄉鎮公務員、駐村干部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高于縣直機關20%以上。對在處理突發事件、承擔重要專項工作或者在特定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人員、集體,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八、組織領導
(二十)加強領導、高位推動。堅持“五級書記抓黨建”,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掛帥、親自協調、親自推動、親自督辦,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推行由部門黨組(黨委)書記兼任機關黨委書記。各級黨委(黨組)對黨建引領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具體工作進行項目化管理和季進度通報,每半年專題研究一次黨建工作,推動任務落實,化解工作風險。
(二十一)強化考核、壓實責任。強化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的考核,在完善體現新發展理念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中,進一步加大黨建工作的考核權重。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沒有獲得“好”等次的,個人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等次,分管黨建工作的領導和組織部門負責人個人年度考核也不得評為“優秀”等次。連續三年考核為“好”的黨委(黨組)書記,以適當方式予以表彰和嘉獎;對獲得“一般”或“差”等次的黨委(黨組)書記,要進行約談、誡勉談話或組織處理,進行通報批評,同時舉辦思想業務提升班。
(二十二)改進作風、務求實效。建立完善部門與市縣之間的協同推進機制,有效解決“部門推市縣、市縣看部門”的問題。常態化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了解黨建工作進展情況和社情民意,在一線破解堵點難點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建立市縣委組織部長年度基層黨建亮點工作承諾制度和述職評議制度,以嚴實作風推動黨建工作任務落實,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