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整黨整軍運動和統一戰線工作
革命戰爭的發展,要求解放區普遍深入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以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使正在勝利發展的解放戰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反奸清算與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要求解放區的農民運動由削弱封建剝削的減租減息階段,過渡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階段。1947年4月,初步建立五指山根據地后,進行土改的主客觀條件逐步成熟,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均指示瓊崖特委在五大研究任務時應注意“土地改革”“解決土地問題”。1947年8月,瓊崖區黨委和馮白駒分別發出《關于執行中央“五四指示”解決土地問題的工作指示》和《猛烈展開土地改革運動》的號召,強調“改革土地問題是瓊崖黨整個工作中最中心的一環”,“必須深刻認識到實行改革土地問題和自衛戰爭的勝敗是有密切的關系的,而堅決的去執行這一工作”。瓊崖區黨委決定組織土改工作團,從7月起先后在水滿、阜龍、牙叉、白沙和番陽等鄉開展土改試點工作,并對土改政策、土改對象和動力、土改方法步驟及組織領導作了明確的規定。土改試點取得經驗后隨即向其他地區推廣。1947年底,除中心根據地的白沙、保亭、樂東3縣外,儋縣、瓊山、定安、感恩、澄邁等縣的解放區也進行了土改翻身斗爭。
中共中央于1947年10月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瓊崖區黨委于12月31日發出《關于執行中央土地法的初步指示》,要求各解放區加速完成清算、分田工作,做好平分土地的思想與組織準備,以便實行平分,并糾正前段土改中一些領導上的錯誤和缺點。瓊崖土地改革進入第二階段,即貫徹《中國土地法大綱》、平分土地的階段,形成普遍的土地改革的高潮。根據瓊崖華僑眾多的實際情況,瓊崖區黨委特別作出規定:出洋的僑胞在分配土地期間,愿意返鄉生產者,可予分配土地。1948年,南區各縣分到田的農民達1293戶,7043人,共分田2757.7畝。
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部分地區在實際工作中發生了“左”的嚴重偏差。1948年6月間,瓊崖區黨委接到《中央關于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與整黨工作的指示及毛主席關于新區工作策略的指示》后,召開地、縣委書記參加的全瓊土改工作會議,總結前段土改的經驗教訓,決定分別全瓊各個不同地區(鞏固區、邊緣區、游擊區)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開展土改工作的政策與步驟。由于正確執行了中共中央的土地改革政策,糾正了過去“左”的錯誤,加強了整個土改工作的領導,工作進展很快。截至1948年10月31日,全瓊有8個縣71個鄉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土地改革。據不完全統計,共沒收與分配田地3萬多畝,分得土地的各族農民達2.93萬人。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是瓊崖歷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它消滅或基本消滅了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使廣大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1948年,瓊崖區黨委在向中共中央報告解放區人民生活初步改善的情況時指出:過去人民生活極為貧困,白沙縣民眾90%無飯吃或吃不飽,衣服也十分短缺。土地改革后,除白沙的紅毛、水滿、細水3個鄉尚缺少糧食外,其他各鄉已無饑餓現象。土地改革運動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政治覺悟和革命積極性,普遍成立了貧農團、農會和民兵組織,民主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廣大農民在“保鄉保田”的口號下踴躍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使解放戰爭獲得人力物力的支援。僅1948年,白、保、樂三個縣就有2000多名黎族、苗族青年參加了瓊崖縱隊,大批青年參加了地方武裝和保鄉隊、保家隊、保田隊等民兵組織。至1948年底,瓊崖民兵已發展到1.8萬人。
為進一步加強黨和軍隊建設,1948年,根據中央關于整黨工作的部署和參照各野戰部隊整軍的經驗,瓊崖區黨委領導開展整黨整軍運動。
至1948年3月,全瓊有黨員約8000人,其中絕大部分為農民黨員。瓊崖區黨委書記馮白駒指出:瓊崖黨的組織已“經過二十二年的嚴重考驗”,“黨的組織雖然在幾次大斗爭中有所改造與進步,黨已成為瓊崖人民解放的中心力量。然而不能否認的,黨的本身還有錯誤與缺點,而且錯誤與缺點還表現相當嚴重,這就是在斗爭中思想改造與進步還是不夠,黨在組織上還有很多嚴重問題存在,黨的領導機關、干部與成員還是有意無意地犯著許多錯誤與傾向,黨的力量還跟不上斗爭形勢發展的要求”。黨的隊伍中,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個人主義、缺乏政策觀念,作風上的官僚主義、軍閥主義、缺乏群眾觀點、缺乏自我批評精神、貪污腐化現象以及組織上的松懈、自由主義、宗派主義和關門主義等傾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為了提高瓊崖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水平,解決黨內組織不純、思想不純和作風不純的問題,瓊崖區黨委于1948年3月30日作出《關于整黨工作的決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從5月起至12月底,用8個月的時間,以毛澤東有關著作、七大文件和整黨、土改的有關文件為學習內容,用整風的精神和方法,聯系思想、工作、作風等實際,由上而下地開展學習、刷污、審干運動。區黨委還嚴肅地指出:“全黨同志必須深刻了解整黨工作的成效是關系我黨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全瓊300萬人民的生存和解放的。”
這次整黨的基本方針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說服教育為主,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主要內容是通過“六查”(即查階級、查立場、查思想、查作風、查工作、查生活)、“三整”(即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達到純潔組織、改造思想、改進作風以及“團結、鞏固和進步黨”的目的。其步驟分為學習、刷污、審干三個階段。這次整黨運動進一步純潔和鞏固了瓊崖黨的組織,增強了團結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黨能更好地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土地改革和進行人民解放戰爭。據統計,1948年10月,全瓊黨的組織有地委5個,縣委、縣工委22個,特區委3個,區委33個,總支71個,支部750個(其中農村支部584個,機關支部166個)。至1949年8月,全瓊黨員已發展到近1萬人,約占廣東全省黨員的三分之一。
在解放區開展整黨運動的同時,學習和參照各野戰部隊的經驗,瓊崖縱隊從1948年初至1949年春季,利用戰斗間隙,開展了新式整軍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黨的各項政策,從階級教育入手,進行訴苦(控訴舊社會和反動派給勞動人民造成的痛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和“三整”(整頓制度、整頓紀律、整頓作風)。通過干部帶頭訴苦、請群眾典型到部隊訴苦和普遍的吐苦水、找“三根”(苦根、窮根、冤根)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三查”“三整”運動(以查斗志為主,如作戰時是否英勇頑強、環境惡劣時是否堅定不移等),極大地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和革命熱情,明確了為解放被剝削的勞動人民、支持土地改革、為打倒國民黨統治集團而戰斗的目的,教育改造了從國民黨軍隊中俘虜過來的士兵。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群眾性的練兵運動,發揚人民軍隊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使瓊崖縱隊的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的有關指示,實行一系列正確的政策與措施,團結解放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各方面的力量,廣泛開展各種反蔣革命斗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首先,加強少數民族工作。1947年瓊崖區黨委著手創建白、保、樂中心根據地后,繼續實行“尊重少數民族,尊重民眾風俗習慣”的政策,團結和爭取五指山地區黎、苗同胞特別是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使中心根據地的創建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1948年12月,白沙、保亭、樂東、瓊中四縣劃為“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實現少數民族區域自治。1949年3月,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成立,陳克文任主任,王國興(黎族)、陳斯德(苗族)為副主任。其次,爭取華僑支援。1947年6月,瓊崖民主政府重申了“切實保護瓊僑”“歡迎僑胞來解放區經營企業,爭取僑胞積極支援解放區”的政策。1947年至1948年間,新加坡、馬來亞、泰國、越南等地的一批瓊籍華僑返瓊參加解放戰爭,以實際行動支援瓊崖人民的解放事業。1948年3月,新加坡華僑報社陳平(共產黨員)委派華僑盧鴻煥借商運之機,將兩卡車貨物和收發報機等器材運抵瓊崖,送到瓊崖縱隊總部。4月,由香港分局撥付泰國華僑援華捐款中的5萬元泰幣給瓊崖縱隊作經費,購買藥品、書籍、通訊器材等急需用品和物資,有力地支援了瓊崖的解放戰爭。第三,鼓勵私營工商業者到解放區投資經商。瓊崖各地民主政府為鼓勵私營工商業者進入解放區,均給予他們減稅或免稅的照顧。這些優惠政策不僅招來不少漢族商人到少數民族地區的解放區落戶開設店鋪經營,還吸引不少行商到山區進行貿易,繁榮了解放區的經濟。第四,組織領導國民黨統治區的群眾斗爭。1948年,瓊崖區黨委作出《蔣管區工作決議》,確定工作的主要方針是“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各階層民眾,利用各種時機,展開收拾點滴工作”。國民黨統治區的中共黨組織積極采取靈活的斗爭策略,把公開與秘密、合法與非法等手段結合起來,領導和推動各階層群眾通過請愿、示威、罷工、罷課、罷市、游行等,廣泛地開展反迫害、反“三征”(征兵、征糧、征稅)、反勞役的斗爭。1948年5月,經中共瓊山縣委批準,在海口、府城各校讀書會的基礎上成立“府海中上學校學生聯合會”(簡稱府海學聯)。1949年2月,成立“瓊崖學聯籌備會”,創辦《新潮報》,發表《瓊崖學聯會的意義與任務》社論作為行動綱領,團結進步學生開展地下斗爭,開展“反饑餓、要自由、要民主”游行示威和“反迫害”交涉等斗爭。為直接支持解放區的斗爭,從1948年底至1949年6月,學聯先后組織三批共74名進步青年,由中共瓊山縣委派員帶入解放區參軍參政。第五,團結民主人士和民主黨派進行反蔣斗爭。1948年12月,瓊崖區黨委提出在爭取開明士紳、進步人士、退伍軍人時,可以考慮建立適合的組織如反蔣美同盟、出路社等。1949年初,在中共府海特區委的領導下,成立以進步民主人士鄭任良為組長的“反美蔣同盟小組”,主要成員有國民黨海口大英山炮臺臺長、鋪前炮臺副臺長、海口軍用機動電臺臺長等人。該小組陸續提供了國民黨海南島詳細軍用地圖等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幫助購買大量武器彈藥。此外,由民主進步人士組織成立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瓊崖支部”,接受府海特區委分配的任務,開展地下活動,積極進行策反工作,支援解放區軍民的斗爭。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
原標題:【瓊崖黨史微課(二十五)】瓊崖縱隊秋、春、夏三大軍事攻勢(二)
責任編輯:鄧潔儀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