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 海南五指山:產業旺鄉村美 百姓富日子美

              “一時美”如何變成“持久美”?五指山交出美麗鄉村新答卷

              產業旺鄉村美 百姓富日子美

              五指山市毛陽鎮唐干村。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見習記者 謝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特約記者 劉釗

              五指山市南圣鎮同甲村永忠村村民小組,一排排富有黎族特色的二層新式民居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庭院瓜果飄香。“去年年底剛搬進來,村里各種基礎配套設施齊全,住起來可真舒坦。”9月9日中午,村民黃啟展與妻子黃惠英坐在自家院子里納涼,一群村民從門口路過,正準備趕去村里的黎寶憂遁草園里干活。

              住進了夢寐以求的新房,端起了產業致富的“金碗”,永忠村村民們的幸福生活,是五指山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五指山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22805人減少至2019年的807人。從產業振興、百姓致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著手,五指山既做好“面子”,又做實“里子”,加快形成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改善與鄉村振興戰略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正努力實現村民越來越富,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美好局面。

              人居環境變

              鄉村更宜居

              五指山水滿鄉方龍村,環境優美、村道整潔。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黎族風情的民居依著山勢一溜排開,村里的小廣場、文化室、籃球場及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庭院巷道也都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當海南日報記者時隔數年再次探訪五指山市水滿鄉方龍村時,眼前的蝶變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你看我們村,是不是大變樣了?現在不僅各種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就連門前屋后都是干干凈凈的。”9月9日,方龍村村民王蓮玉吃過晚飯后,正準備和往常一樣踱步至村里新修的村民廣場上跳舞。而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垃圾堵路圍河、污水隨意排放、布局空間混亂的“后進村”,一到下雨天連落腳走路的地方都沒有。

              蛻變,發生在全面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之后。自2015年起,方龍村按照“拆除危房、騰挪舊房、換新村貌、建美麗鄉村”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拆除危房和騰挪舊房子后的閑置土地,用于道路擴建及排污管道、村道綠化、文化休閑場所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發動干部群眾參加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現在村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干凈了,大伙兒自己也住得舒坦。”走在干凈整潔的環村水泥路上,方龍村黨支部書記陳淑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和方龍村一樣,近年來五指山的黎村苗寨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南日報記者從五指山市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市共完成69個項目13個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2019年規劃的4個美麗鄉村正在建設中。

              “我們今年還將重點打好農村‘廁所革命’仗,高質量完成至少1537座農戶無害化廁所改造任務,確保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不低于95%,完成9座農村公用廁所建設,開工建設17座農村公用廁所,加快建立起農村廁所管護長效機制。”五指山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以政府力量為主導,如今五指山農村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整治步入良性運行軌道,正推動美麗鄉村從“一時美”向“持久美”提質轉型。

              “輸血”變“造血”

              產業有特色

              五指山毛道鄉黃秋葵種植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五指山靈芝螺成富民增收新項目。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坐落于昌化江與南圣河交匯處的番陽鎮番陽村,靠著冬季青瓜產業帶動了全村脫貧致富。

              “今年每畝青瓜的平均產量從5000斤增長至1萬斤,再加上高速路通了,產業規模越做越大。”村民曹忠何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今年他共種植6畝青瓜,刨除成本,光這一項收入便達15萬元。

              事實上,番陽村村民們種了十幾年的青瓜,一直面臨著存活率低、產量低、價格低的“三低”困境。傳統產業如何煥發了新活力?番陽村的做法是科技賦能產業升級。

              “我們整合42萬元的幫扶資金創建了一處青瓜苗嫁接基地,邀請專家前來授課,同時組織村民到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學習青瓜嫁接技術,以學成歸來的技術能手為骨干,帶動其他村民共同發展。”番陽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澤武透露,目前番陽村共種植青瓜1200多畝,每年可給村民帶來逾3000萬元的經濟效益。

              番陽村的青瓜“變形記”,是五指山依靠科技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一個生動案例。

              “我們依托科技特派員力量,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返鄉農民工、本土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鄉土人才、科技示范戶等人員的培訓,讓他們成為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五指山市副市長趙文德介紹,今年6月4日,五指山召開生態科技特派員工作部署大會,61名生態科技特派員分赴到基層,針對該市生態良好、自然資源豐富、特色產業潛力大的特點,正將“科技+”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

              與此同時,五指山采取“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職業院校+示范點+貧困戶”等模式,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對茶葉、憂遁草、樹仔菜、百香果、五指山雞、五指山五腳豬、果子貍等全市產業基礎好、經濟效益高的特色種養產業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培育,扶持貧困群眾養殖五指山野山雞15萬羽、魚塘555畝,種植冬季瓜菜3000畝、益智2500畝、油茶600畝等,正打造出一批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資源配置

              補齊發展短板

              五指山水滿鄉污水處理廠和牙排村村級光伏電站。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不止于向土地要效益,五指山更琢磨著讓每一寸空間都能“生金”。

              在水滿鄉污水處理廠的頂棚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水滿鄉黨委委員王宏鵬仰著脖子笑得一臉燦爛。“頂棚空著也是空著,安裝上光伏發電板,村里就又多了一條‘賣電’致富的路子。”王宏鵬介紹,這里是牙排村的村級光伏發電站,與污水處理廠共用一套管理人員,既節約了土地,又方便維護,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7.29萬元。

              今年以來,五指山共統籌各類資金近7000萬元扶持建檔立卡村建設63個村級光伏電站,其中已并網發電35個,預計年內可全部建成并網發電。同時,制定出臺《五指山市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為規范和加強貧困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建立利益聯結和帶貧減貧長效機制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將閑置空地“廢物利用”,也能將短板一一補齊。作為地處海南中部山區的偏遠市縣,交通與基礎設施一直是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今年以來,五指山有序推進扶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實施222個扶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20個交通扶貧農村公路項目,42宗整村推進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同時推動電網和光網扶貧行動,正努力打通農村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圍繞“精準幫扶十大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四大行動”“十項攻堅措施”等措施推進的工作體系,五指山探索出易地生態扶貧搬遷、茶產業發展等行之有效的抓手,加快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正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推動志智雙扶

              激發內生動力

              五指山毒蜘蛛養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1分對應1元,我們在這家超市買東西可以憑借扶貧積分換商品,只要肯努力,生活用品都不愁了。”近日,在五指山市南圣鎮的一家扶貧愛心超市里,正在參與積分換購的新春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曾月梅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扶貧愛心超市是什么?南圣鎮鎮委委員、宣傳委員符國楠介紹,這是五指山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推行的“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氣神、全民共建美好鄉村”新模式,貧困戶只需憑借手中的積分卡,便可以在鄉鎮定點的扶貧愛心超市換取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

              截至目前,五指山已在全市7個鄉鎮組建9家扶貧扶志愛心超市,共為8612戶農戶打分608705.5分,投入兌換資金60.87萬元,已兌換物資金額190778.5元,有效引導群眾自主發展和參與村莊管理建設。

              類似的志智雙扶舉措,在五指山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并不鮮見。今年2月,五指山制定出臺《五指山市關于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從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典型示范、產業發展、轉移就業、移風易俗等,全方位、多維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訓什么”的原則分類辦班,今年以來五指山共開展培訓386期,培訓18966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998人次,進一步提升其發展產業致富信心。與此同時,通過落實“以獎代補”激勵政策,五指山今年授予5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星級示范戶”稱號,每戶獎勵2000元,并協調落實產業特色養殖獎、瓜菜獎,對家庭生產經營性純收入4000元以上的每戶獎勵1000元,做到應獎盡獎。

              “我們利用電視夜校等場合開展政策宣講和感恩教育,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和感化貧困群眾不斷轉變思想觀念,今年以來已累計進村宣講137場次。”五指山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選樹脫貧攻堅正反典型,在所有自然村張貼“紅黑榜”,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聯村幫扶人員指導每個行政村建立《村規民約》,逐步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本報五指山9月10日電)

            責任編輯:王思暢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97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