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晨雨過后,遠處的群山間升起了層層云霧,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委會辦公室內的人沒有心思欣賞這如畫的美景,簡短的例會之后,他們就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去了。
“在我們心中,只有村民富起來,村子才能真正美起來。”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張文如此說道。
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三名隊員在田間走訪,從右至左依次是張文、王一宇、王穩田。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黨建引領 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除了隊長張文外,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還有王穩田、王一宇兩名隊員。2019年2月,他們三人因為共同的使命在毛興村集結。
毛興村委會是毛陽鎮的一個大村,包括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420戶13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268人,此前已全部實現脫貧。“脫貧之后要幫助村民盡快地實現致富,這是我理解的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初心。”張文說道,經過前期走訪調研,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決定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作為鄉村振興“渦輪”核心驅動,協助村黨支部書記落實黨建責任,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如果把鄉村振興比作一次創業,廣大村民是參與者,那么一名黨員就是其中的主要帶頭人。”隊員王穩田來自于五指山市委組織部,他深刻意識到抓好黨建對于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性。
毛興村是革命老區,這里曾創造了“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傳奇。依托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紅色資源,結合實際創新教育載體,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每月初都會召開黨員集中學習會;每月中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系列活動,實際解決村民難題;每月底組織黨員開展科技培訓,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講解種植要點,有效實現黨員學習教育和黨日活動常態化。
除此之外,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積極與海南省農科院黨委下屬各黨支部、中海油海南公司后勤黨支部、五指山市委組織部黨支部及共建企業新岸置業聯合開展支部共建活動,互相交流學習經驗,推動鄉村振興,各共建單位累計捐助價值20余萬元的鋼管、水泥、衣柜等各類物資,以實際行動支持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
毛興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和村民們一同大掃除。資料圖
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三名隊員與村民交流種植苦瓜的要點。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產業帶動 多種一季蔬菜 村民笑稱“忙得沒時間喝酒”
從地形上看,毛興村類似于一個小盆地,有連片肥沃的田洋,這樣的優勢條件在中部山區較為少見。然而,受制于傳統種植習慣、內生動力不足等原因,毛興村的種養殖產業并未形成規模,村民的經濟收入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
“多年以來,毛興村一直是種‘兩季水稻一季蔬菜’,可實際一季水稻就足夠口糧需要,另一季水稻也不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隊長張文是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所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蔬菜專家”,“經過我們調研討論,如果把4月至6月的這季水稻換種成蔬菜,大概每畝能增收2000元。”
可是要想村民改變傳統的種植習慣和模式,這并非易事。“村民們此前沒有這樣做過,他們不想去種;而且收成之后的價格與銷路也不明確,他們不敢去種。”隊員王一宇告訴記者。為此,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的隊員和村干部多次找村民談心,并通過技術培訓、免費發放優良品種示范帶動等方式,發動村民種植了近100畝的苦瓜、豆角等瓜菜。
毛興村改變過去的種植方式,多種一季蔬菜提升村民收入。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毛興村村民打包銷售苦瓜。資料圖
以往每年的4月至6月,村民將秧苗栽種在田間后就基本上沒有了其他農活,喝酒是大家經常選擇的消遣方式。今年,多種一季蔬菜的村民清晨得采摘、上午要去市場售賣,“我記得非常清楚,一位村民曾經笑著告訴我,現在忙得已經沒有時間喝酒了。”張文說,生產方式的改變直接促成了村民思想觀念的主動轉變,經濟效益的增長有效提振了村民積極發展的動力和信心,毛興村的各個產業正平穩有序向前發展。
據介紹,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結合“一戶一策”幫扶政策,分別將74戶貧困戶納入毛興富農、興旺種養、豪豬養殖和食用菌養殖等專業種養合作社,實現產業全覆蓋;安排護林員、水利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39個,解決“零就業”問題;同時協調資金60余萬元,實施400畝朝天椒標準化栽培及產業化、實施55畝榴蓮蜜標準化種植等項目,2019年上半年,僅朝天椒一項產業的銷售額就達到400余萬元。
從城市來到農村,從機關單位來到基層一線,必須要承認的是,張文、王穩田、王一宇三名隊員也曾有過顧慮和擔憂。可當全身心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當親眼看到守護的村莊一天天變得美好,當一戶戶村民越來越主動地發展生產,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三名隊員正在討論榴蓮蜜產業發展相關情況。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五指山7月24日訊 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通訊員 郟家晨)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